国内债市资产证券化时代来临

2019-07-27来源:lgj围观:104次

近期与债券市场发展相关的重大政策接连出台,部分政策涉及资产证券化业务。首先证监会2月发布《证券公司资产证券化业务管理规定(征求意见稿)》,全面规定券商从事资产证券化业务,然后银监会3月颁布《关于规范商业银行理财业务投资运作有关问题的通知》,全面监管商业银行理财业务尤其“非标准化债权资产”理财业务,此外,上交所也于3月公告,为资产支持证券提供转让服务。政策的密集出台预示国内债券市场资产证券化时代可能很快到来。
  
  资产证券化是将非标准化、流动性差的基础资产通过中介机构集中购买和重新拆分转让等方式变为标准化、流动性好的资产。转让方实现资产从表内向表外的转移,投资者则满足需要:一是实现信用增级,通过外部担保人或内部分层设计,满足各类投资者需求;二是标准化处理非标准化资产,使产品面值、期限等方面与普通债券类似,更易被接受;三是实现流动性,标准化的资产证券化产品比非标准化资产更易定价和转让。因此,资产证券化产品是能实现多方共赢的金融工具。
  
  资产证券化产品在发达国家债券市场占据重要地位,是债券市场三大金融工具之一。以美国为例,其资产证券化范围涵盖抵押担保证券、信用卡贷款、助学贷款等基础资产。据统计,2006年美国资产证券化市场规模近9万亿美元,远超国债4.3万亿美元和企业债5.2万亿美元。但许多资产证券化产品过度打包增信,投资者很难理解其复杂的结构和隐藏的风险,最终导致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由此可见,过度资产证券化存在不稳定性,但适度证券化对整个金融体系利大于弊。
  
  我国资产证券化试点始于央行和银监会在2005年联合发布《信贷资产证券化试点管理办法》,不过在推出两批试点产品后处于停滞,直到2012年才启动新一轮试点。
  
  现阶段大规模推行资产证券化的市场基础已趋于成熟。首先,近年通过信托贷款、委托贷款、银行票据等方式进行的表外融资业务规模庞大,银监会八号文颁布后,这些非标准化债权都面临着“标准化”,给资产证券化业务提供大量基础资产。长远来看,银行体系资产负债期限错配愈加严重,信贷资产证券化将成为银行改善资产负债结构的重要途径;其次,在全民理财和金融工具创新加快的背景下,无论是机构投资者还是个人投资者都渴望更多收益率较高、价格和信用风险可控的金融产品,而资产证券化品种提供了极佳对接;最后,经过几轮试点,各类参与主体都具备一定的产品设计、定价经验,为将来拓展基础资产范围,设计和投资更复杂的产品提供了良好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