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计署公布政府债务规模:截至六月底约20.7万亿

2019-07-27来源:lgj围观:145次

     据审计署网站消息,审计署今日公布的数据显示,截至2013年6月底,全国各级政府负有偿还责任的债务206988.65亿元。

  据悉,审计署于2013年8月至9月组织全国审计机关5.44万名审计人员,按照“见人、见账、见物,逐笔、逐项审核”的原则,对中央、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5个计划单列市、391个市(地、州、盟、区)、2778个县(市、区、旗)、33091个乡(镇、苏木)(以下分别简称中央、省级、市级、县级、乡镇)的政府性债务情况进行了全面审计。

  此次共审计62215个政府部门和机构、7170个融资平台公司、68621个经费补助事业单位、2235个公用事业(行情 专区)单位和14219个其他单位,涉及730065个项目、2454635笔债务。对每笔债务,审计人员都依法进行了核实和取证,审计结果分别征求了有关部门、单位和地方各级政府的意见。

  审计结果显示,截至2013年6月底,全国各级政府负有偿还责任的债务206988.65亿元,负有担保责任的债务29256.49亿元,可能承担一定救助责任的债务66504.56亿。

  ------------

  审计署:中央政府负有偿还责任债务9.8万亿


  今天,审计署发布公告显示,截至2013年6月底,全国各级政府负有偿还责任的债务206988.65亿元,负有担保责任的债务29256.49亿元,可能承担一定救助责任的债务66504.56亿元。

  截至2013年6月底,中央政府负有偿还责任的债务98129.48亿元,负有担保责任的债务2600.72亿元,可能承担一定救助责任的债务23110.84亿元。具体构成是:

  中央财政债务

  1。政府负有偿还责任的债务97360.94亿元,主要是由中央财政资金偿还的国债债券、国际金融组织和外国政府贷款81511.05亿元,占83.72%。其中特别国债18202.28亿元,分别用作中国投资有限责任公司资本金15 502.28亿元、用于补充国有商业银行(行情 专区)资本金2700亿元。

  2。政府负有担保责任的债务2506.89亿元。包括转贷给中央单位由非财政资金偿还的国债债券、国际金融组织和外国政府贷款1416.89亿元;中央汇金投资有限责任公司发行用于商业银行配股和中国出口信用保险(行情 专区)公司注资,由财政部提供担保的债券1090亿元。

  中央部门及所属单位债务

  1。政府负有偿还责任的债务768.54亿元,主要是以国家重大水利工程建设(行情 专区)基金偿还的南水北调工程建设贷款537亿元,占69.87%。

  2。政府负有担保责任的债务93.83亿元,主要是中央单位举借由非财政资金偿还的债务。

  3。政府可能承担一定救助责任的债务161.12亿元,主要是中央所属高校、医院、科研院所的债务,分别为85.80亿元、23.11亿元和5.58亿元,合计114.49亿元,占71.06%。

  中国铁路总公司(原铁道部)通过发行政府支持债券或以铁路建设基金提供担保等方式举借22 949.72亿元,用于铁路项目建设。如果铁路总公司出现偿债困难,政府可能承担一定的救助责任。截至2013 年6 月底,该公司汇总财务报表反映资产总额46631.59亿元,负债总额29182.15亿元。

  地方政府性债务情况

  截至2013年6月底,地方政府负有偿还责任的债务108859.17亿元,负有担保责任的债务26655.77亿元,可能承担一定救助责任的债务43393.72亿元。根据近年来地方政府性债务在举债主体和融资方式上出现的新情况,本次审计,在政府负有担保责任的债务中,包括了全额拨款事业单位为其他单位提供担保形成的债务383.52亿元;在政府可能承担一定救助责任的债务中,包括了地方政府通过国有独资或控股企业、自收自支事业单位等新的举债主体和通过BT(建设-移交)、融资租赁、垫资施工等新的举债方式为公益性项目举借,且由非财政资金偿还的债务19730.13亿元。(人民网(行情 股吧 买卖点))

  审计署:截至6月底地方政府债务约10.9万亿元


  中新网12月30日电据审计署网站消息,审计署今日公布的数据显示,截至2013年6月底,地方政府负有偿还责任的债务108859.17亿元。

  数据显示,截至2013年6月底,地方政府负有偿还责任的债务108859.17亿元,负有担保责任的债务26655.77亿元,可能承担一定救助责任的债务43393.72亿元。

  审计署表示,根据近年来地方政府性债务在举债主体和融资方式上出现的新情况,本次审计,在政府负有担保责任的债务中,包括了全额拨款事业单位为其他单位提供担保形成的债务383.52亿元;在政府可能承担一定救助责任的债务中,包括了地方政府通过国有独资或控股企业、自收自支事业单位等新的举债主体和通过BT(建设-移交)、融资租赁、垫资施工等新的举债方式为公益性项目举借,且由非财政资金偿还的债务19730.13亿元。(中国新闻网)

  去年底全国政府性债务的总负债率为39.43%


  今日,国家审计署公布了2012年全国政府性债务审计结果。结果显示,2012年底全国政府性债务的总负债率为39.43%。

  截至2012年底,全国政府负有偿还责任的债务余额与当年GDP(518942亿元)的比率为36.74%。政府负有担保责任的债务和可能承担一定救助责任的债务大多有相应的经营收入为偿债来源,只有在被担保人和债务人自身偿债出现困难时,政府才需承担一定的偿还或救助责任。审计结果显示,2007年以来,各年度全国政府负有担保责任的债务和可能承担一定救助责任的债务当年偿还本金中,由财政资金实际偿还的比率最高分别为19.13%和14.64%。考虑以上因素后,2012年底全国政府性债务的总负债率为39.43%,低于国际通常使用的60%的负债率控制标准参考值。(人民网)

  审计署:目前我国政府性债务风险总体可控


  据国家审计署网站消息,审计署今日公布全国政府性债务审计结果,此次共审计62215个政府部门和机构、7170个融资平台公司、68621个经费补助事业单位、2235个公用事业单位和14219个其他单位,涉及730065个项目、2454635笔债务。

  审计结果表明,政府性债务是经过多年形成的,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和改善民生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同时,从我国经济发展水平、政府性债务的现状和资产与负债的相互关系看,目前我国政府性债务风险总体可控,但有的地方也存在一定的风险隐患。

 缓冲地方债风险 市政债呼之欲出


  种种迹象显示,中央决策层已将控制和化解地方债风险列入了议事日程。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将着力防控债务风险单独列段,作为明年经济工作六项主要任务之一。此外,中央组织部发布通知,要求加强对政府债务状况的考核,强化任期内举债情况的考核、审计和责任追究。

  如何实现从源头治理,把隐性的、不规范的债务显性化,大力推广市政债成为破解地方债风险的有效手段。消息称,目前针对此问题,财政部和央行等部委已经启动市政债的研究工作。

  据了解,此项研究的政策指向是化解地方债风险和为城镇化融资,基本原则是发展真正意义上的市政债,即由原来代发代办的地方债转向自主发行的市政债。财政部财科所一份报告称,市政债的推出将对未来地方债务规模摸底工作起到帮助作用。

  市场预期,管理层在论证和认可此项研究后,或将于2014年两会后正式启动市政债试点。

  债务显性化

  “推进市政债,就是以地方政府为发行主体,以政府税收等一般财政收入或项目收益为偿债来源,把一直以来地方政府的隐性、不规范债务转变成显性、规范债务。”中国社科院财经战略研究院研究员杨志勇说。

  在“中国地方政府债务论坛”上,与会专家认为,目前地方政府性债务,不是数量太多,而是方式不对。如果问题持续下去,最后会酿成巨大的债务与金融风险。

  这种“方式”无疑就是发债主体多元化造成的债务不透明化。

  根据《预算法》和《担保法》规定,地方政府不能直接负债,也不能为债务提供担保。在法律禁令限制下,地方政府控制的融资平台公司(如城投、城建公司)成为最佳选择。

  在实际运作中,地方融资平台由政府组织成立,公司管理层多为政府官员,地方财政对平台进行注资。同时政府划拨储备土地,作为撬动银行和社会资金的支撑,建立一个“借、用、管、还”一体的投融资运行机制。目前融资平台主要有两种形式存在,一种是有多个融资平台的“重庆模式”,另一种则是单一平台的“天津模式”。

  无论哪种形式,都成为监管的难点。规范发债主体的身份是此次市政债加快进度的一个最大推力。

  所谓市政债,一般是以政府税收等一般财政收入或项目收益为偿债来源,主要用于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债券,发行主体是地方政府或者授权机构。

  证监会研究中心主任祁斌认为,过去地方财政依靠卖地、收税和地方融资平台。但三四线城市的地已经卖不出去了,而地方税收上来的钱杯水车薪,地方融资平台市场化因素不透明,导致“钱没有纪律约束”。

  而市政债的推行无疑就是要加强人大的监督作用,即地方政府每发一笔债务都要人大的审核和预算才能最终举债成功,避免原来政府部门内部审核、内部监督的问题,从源头上规范发债主体。

  发债需人大审批

  要实现市政债发行,就要允许地方政府自行发债,核心问题就是《预算法》的修订,需要在法律层面为市政债开辟出空间。

  据了解,目前我国的发债原则基本上采用中央代发政策,除了2011年,在上海、深圳、广东、浙江试点地方政府自行发债,今年又新增山东和江苏两省可以自行发债外,其他债券都以中央代发的形式,帮助地方政府实现举债功能。

  日前,据全国人大财经委官员透露,《预算法(修正案)》三审可能于2014年两会期间完成。此前,《预算法》修订曾经几度延期。倘若2014年3月之前没有完成修法,在缺少法律依据的情况下,地方政府发行市政债只会是一厢情愿。

  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院长姚洋在地方政府债务论坛上表示,当前预算需要人大代表投票通过,如果人大票数没过,预算就不能通过,这一点需要落到实处。“人代会设立预算办公室,能不能挑选专业人才来审预算,然后再给大家长一点时间读预算、审预算,通过这种方式也许能更好地约束政府。”

  安邦咨询最新的一份报告也指出,当前需要完善市政债的监管。一方面,需要调整地方政府与同级人大的关系,将财政预算及发债计划置于人代会的监督之下;另一方面,在市政债本身的监管方面,部委间到底该如何协调,也亟待有关部门明确。

  报告指出,中国债券市场原本就是多头管理,发改委、财政部、央行、银监会等部门各管一头。从这个角度出发,市政债的推出可能还需要被纳入中国债券市场整体改革的大框架下考察,而迄今为止,监管层并没有太多实质上的动作。

  12月16日,银监会在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会议上明确,明年要“确保平台贷款余额不增,结构优化,还款来源落实”。

  但实际动作尚未有明确思路。

  对此,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副院长黄益平认为,解决问题最根本的措施是要落实在硬化地方政府的预算上。“目前地方政府预算是软约束。软预算根本性的含义就是,你借的钱不一定要你自己还,这是地方债务最大的问题。”

  在他看来,地方政府要建立资产负债表,要有现金流和负债的财务数据。“因为没有负债表,对地方政府来说,无论借钱的人,还是借钱给别人的人,都没有真正考虑债务本身的风险。”

部分地区地方债规模过大 明年是否扩赤字业界存分歧


  12月25日,受国务院委托,国家发改委主任徐绍史向全国人大常委会报告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实施中期评估的情况。

  总的来看,纲要提出的主要目标、重点任务、重大工程实施进展顺利,24个主要指标大多数达到预期进度。

  徐绍史表示,2011年国内生产总值增长9.3%,2012年增长7.7%,2013年上半年增长7.6%,经济增速高于纲要年均增长7%的预期目标。就业、物价、国际收支等主要宏观调控目标也基本实现。此外,经济结构调整取得新进展,科教水平稳步提高;资源节约环境保护力度加大;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社会事业和社会管理得到加强;改革开放稳步推进。但他也指出,“十二五”前半期财政金融风险增大,地方政府性债务扩张较快,部分地区政府性债务规模过大。

  在需要防控地方债风险的同时,明年的经济建设也涉及一系列的投资。同时在央行公开市场操作维持紧平衡意图明显的情况下,积极的财政政策显得尤为重要。

  昨日(12月26日),财政部部长楼继伟在全国财政工作会议上表示,2014年财政工作要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

  是否扩大赤字是财政政策积极程度的直接体现。对此,业界专家存在分歧,据《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了解,有观点认为赤字应该有所扩大以稳增长,一些观点则更赞同与今年保持相对一致,而着重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部分地方债规模过大

  徐绍史表示,由于依靠投资拉动经济增长的模式没有得到根本改变,一些地区为了追求经济增长速度,盲目扩大投资,不顾条件上项目。这一做法不仅带来了产能过剩等问题,还导致地方政府性债务扩张较快、财政金融风险加大等隐患。部分地区政府性债务规模过大。

  12月23日,社科院发布的《中国国家资产负债表2013》显示,2012年地方政府债务达到19.94万亿元,全社会去杠杆化在所难免。

  中央财经大学财经研究院院长王雍君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地方债务规模过大,意味着地方政府要用很多收入去偿还债务,这将影响地方提供公共服务的能力。且债务规模过大还会波及很多行业,使很多行业面临投资盲目扩张,投资规模过大的风险。

  社科院经济研究所经济增长室主任刘霞辉告诉记者,由于地方盲目举债,部分投资收益较低,没有盈利项目来进行归还,中央替其偿债风险加剧。“经济学最反对银行对地方政府直接融资,这是巨大的风险来源。但现在已经放出去,一下子收回来是不可能的。所以,中央政府对地方债务买单的话,中央政府的压力也会增大。”

  有分析指出,在地方债的压力下,央行公开市场操作维持紧平衡意图很明显,明年的货币政策偏紧可能性较大。

  寻求积极财政政策

  在地方债扩张较快的同时,明年的经济发展仍然涉及一系列的投资。

  近日召开的中央城镇化工(行情 专区)作会议中指出要推进建设“人的城镇化”,其中涉及城镇化建设中的基础设施建设与提供公共服务,都需要政府的投资。

  而且,当前经济体制改革重点是减少政府干预,减少政府干预最好的办法就是加大减税规模。财政部会议称,2013年将交通运输业和部分现代服务业“营改增”试点推向全国,减轻企业税负约1400亿元。除“营改增”之外,目前其他减税政策还包括:九类跨境应税服务免缴增值税;企业研发费税前扣除范围扩大;股息红利实行差别化个人所得税;计入股权转让价格的盈余积累转增股本不征税;明确上海自贸区一揽子税收优惠政策等。

  财政收入与税收收入减少的同时,民生和稳增长的刚性支出不减,积极财政政策的实施便显得尤为重要。

  楼继伟强调,在实施积极财政政策的过程中,要着重把握好三点:一是优化财政支出结构。牢固树立过“紧日子”的思想,严控“三公经费”等一般性支出,预算执行中原则上不出台新的增支政策。继续盘活财政存量,建立结转结余资金定期清理机制,加大资金统筹使用力度。二是完善有利于结构调整的税收政策。三是加强地方政府性债务管理。要修明渠、堵暗道,有效防范和化解财风险。

  赤字是否扩大存分歧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财政部年度会议都未提及赤字具体数字,但有媒体报道称,2014年全国财政赤字规模或为1.3万亿元,再破万亿元大关,环比增加1000亿元,赤字率高于今年的2.2%,升至2.3%,为2011年以来最高。

  2008年至2012年,我国赤字规模分别为1800亿元、9500亿元、1万亿元、8500亿元、8000亿元。2013年为1.2万亿元,环比增长50%。2008年-2013年,全国财政赤字率分别为0.6%、2.8%、2.5%、1.8%、1.5%和2.2%

  刘霞辉认为,扩大赤字可能是一个必然的趋势。“如果明年的财政增收前景还不是特别好的话,可能增加发债力度是必然的选择。”

  财政赤字扩大的必要性在哪?中国社科院财经战略研究院吕风勇告诉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适度扩大政府主导的投资规模仍是短期内防止总需求进一步萎缩的主要途径。

  国家信息中心建议2014年中国应适当扩大财政赤字和国债规模,如中央财政赤字安排9000亿元,中央代发地方债5000亿元,将全国财政赤字增加到14000亿元,占GDP的比重保持在2%左右。

  但王雍君并不赞同这一观点,他表示,因为经济增长并不能简单地依赖赤字,扩大赤字短期有效不见得长期有效。

  对于赤字的调整应考虑的因素,王雍君表示,赤字的大小主要受到未来宏观经济前景判断的影响,还受政府把增长目标和结构调整的目标怎么平衡的影响。如果政府把增长放在第一位,赤字就大一点。如果把结构调整摆在第一位,赤字就小一点。